.jpg)
/我早就说过了。
投票支持Brexit是个傻瓜。
Brexit对他们有好处吗?还是脱欧之后, 我这个小岛国 就能和六千万人交易?再怎么傻,也不可能 把自己的 国家 夺过来。
命运在开玩笑。
做秀!都是在做秀! 卡梅伦太小心眼了,就喜欢拿 公投说事,两头吃。
我还是看不上他?这次的Brexit和苏格兰的那个一样。
你非要乖乖的留下来吗?/坐在角落里的W叔,来伦敦20多年了, 在这个行业也有6、7年了。
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基数效应短期内可能被化解,但大流行导致的 供应链瓶颈、服务业需求激增带来的用工成本压力,以及 政府 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 计划都可能对物价产生中长期影响。
美国承包商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西蒙森(Keimoon)指出,从2020年4月到上月,建筑用材料价格上涨19.7%,是1986年有统计以来最大涨幅。
40多年前大通胀时期的一幕因此被频频提及。
上世纪 70年代,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和 石油危机,美国通胀率持续走高,并在1980年达到13.5%的峰值。
当时美国除了依赖进口石油,经济与全球的关联度并不高。
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都是在美国制造的,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工会的支持下不断上涨,石油危机和收入上升的共同作用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通胀潮。
在卡特总统任期内,美国每月平均增加21.5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却在上升,最终导致其连任失败。
施罗斯伯格向记者分析道,如今供应链约束正在加剧供需矛盾,而政府财政支持则不断注入流动性,因此通胀预期不断上行。
从历史经验看,需求驱动的通胀往往是暂时的,因为价格上升会推动市场供应快速响应以满足需求,现在美国也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做到 这一点,关键在于供应链问题如何解决,随着全球疫苗接种逐步推广,疫情防控形势下半年逐渐好转,有望改变这一点。
他认为,真正的通胀螺旋发生在工资涨幅开始跟上物价水平的时候。
当今环境与70年代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劳动力绝对缺乏定价权,这一点从政府最低工资谈判的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因此,他对 美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同时通胀持续恶化的可能性不大。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 戴蒙(JamieDimon)本月初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指出,美国经济即将迎来一轮繁荣,但如果刺激计划安排不得当,之前的努力可能会被浪费。
他当时列举了一些迹象,小企业和低收入工人在疫情中遭受的损失更大,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资本市场估值高企。
‘如果我们只是投入大量的钱,而这些钱又被浪费掉了,就会有大麻烦。
例如,一个高速公路规划应该详细说明要建多少英里,花费多少,以及何时建成。
如果学校不以毕业率和就业率来衡量,为社区大学提供免费学费是行不通的。
我担心的是这些钱将如何使用,政府需要非常清楚他们想要实现什么。
’戴蒙说。
对于拜登而言,通胀和就业已经成为了其上任以来面临的首批重大挑战,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周期中实现‘重建更好未来’的竞选口号,在国会分裂的情况下推进新一轮刺激计划,未来的工作看起来并不轻松。
人民币汇率维持相对强势地位但不会持续升值 中国经济时报: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就此一路上行? 连平:自2017年至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有过多次较大幅度的双向 波动,运行区间在6.0—7.2。
影响这一时期汇率区间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包括 中美经济增长水平差异、国际收支状况、中美 利差、中美博弈趋势以及 美元指数走势等。
其中中美博弈态势一度决定了汇率区间方向性波动及其幅度。
随着美国新政府上台,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博弈相对缓和,对汇率的影响趋于淡化,而中美经济增长水平差异、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中美利差变化等经济层面的影响则加大。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中高速水平、国际收支仍将出现双顺差、中国利率水平仍将高于美国等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人民币汇率仍维持相对强势地位。
但一系列因素或变量仍 有可能推动美元 阶段性升值和人民币阶段性贬值,从而形成双向波动的格局,人民币汇率难以走出一马平川的升值态势。
美国新政府正在筹划和推动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计划近期推出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
尽管这一计划落实会有一系列困难,但对美国经济未来的乐观预期和部分举措落地之后带来的实际效应,有可能成为美元阶段性 走强的动力之一。
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并在高位波动,美国通胀水平明显上升。
通常美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物价上涨方面会有一个滞后期,但货币政策收紧迟早会来。
尽管美联储近期并没明确表态加息,但已经显现出对未来通胀发展的些许担忧。
2021年下半年,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将卷土重来,甚至会一波强于一波,年底和明年初将会显现出加息的政策窗口。
近一年来,中美利差已持续收窄。
2020年11月20日,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到达2.48%顶点;截至2021年5月28日已降至1.4%。
一旦美国加息,而我国大概率不会迅速跟进,中美利差就会进一步收窄,甚至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反向利差。
中美之间利差格局的变化及伴随而来的美元流动性收紧,必将给美元走强带来不小的推动。
由于欧元在美元指数构成中约占到60%的重要比重,通常欧元的变化会对美元指数产生不小的影响。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美国经济的多方面表现将优于欧元区,后者的经济复苏和疫情改善程度则弱于美国,从而可能形成阶段性由于欧元走弱带来美元指数走强。
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大宗商品价格将在高位波动,之后趋稳并有可能逐步下行,从而有利于减缓美元贬值压力。
迄今为止,美元和美国国债市场仍是全球重要的避险港湾。
全球地缘政治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会造成国际避险资金青睐美元债券,从而阶段性推高美元需求。